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作为一名科技专家,李继平始终把自己定位为“有点儿专业知识的农民”,生产中哪里病害问题突出,他就奔赴哪里开展工作,技术服务的足迹遍及全省各地,累计示范推广各类技术多万亩,新增纯收益15多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围绕产业难题开展科学研究 20多年来,李继平围绕甘肃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蔬菜病害的诊断与防治、苹果病害、马铃薯病虫害和中药材病虫害的研究。 李继平带领他的研究团队积极探索、研究和推广生产上突出的顽固性病害防控技术。他和科研团队先后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7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当归麻口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全面提升了当归的产量和品质,解决了农药残留问题。该项技术已在省内外当归种植区广泛应用,年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获得发明专利2项,其中“一种当归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年获甘肃省专利奖一等奖。这些技术的应用推广,大大提高了甘肃省中药材等产业生产技术水平。 他和同事们一道,经常进村入户,进行当地富民政策和农作物病虫害知识宣传、技术骨干现场培训,指导农民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他扎根农村,熟悉生产问题和解决办法,他的授课浅显易懂,农民听得懂,做得来,效果好,深受农民的好评和欢迎。正是这样,他把科技成果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在富民产业上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近年来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余期,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 “这几年得益于李老师的帮助,我们家的危房全部翻新,盖成了砖混结构,现在不仅种好了自家田,还流转了近亩土地,用于种植中药材和马铃薯。”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民赵永吉说,他家之前种当归,使用大量的高毒剧毒农药,但麻口病还是防不住,产量一般就是公斤左右。在李继平的帮助下,现在每年平均产量有0公斤,质量和等级都提升了,而且不用高毒剧毒农药了,省内的临夏州、天祝县,甚至青海等地的种植户每年都过来跟他取经学习。 技术助推产业扶贫 不用扬鞭自奋蹄。正是凭着对农民朋友的满腔热情,李继平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先后在甘肃国投公司等10余家单位精准扶贫点开展技术服务和产业扶持行动,为精准扶贫探索新的途径。 在助推产业扶贫上,他带领团队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讲座和现场指导工作,足迹先后踏遍了渭源、宕昌等20几个贫困县。通过甘肃省平台,解决了许多生产问题,在推动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年被评为“甘肃省工作优秀专家”;对来自全省各地约余批病样无偿进行鉴定,并提供相关的防治技术方案,解决了一批生产突出问题。 他不忘初心,矢志奋斗,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搞农业科研工作的,一定要接地气,在地里发现问题,然后去研究其有效的解决途径,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李继平说,“干农业这一行,最基本的就是要不怕吃苦,不怕脏。农民丰收的喜悦是我的追求,每当我们给农民解决一项问题,心里就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或许这就是我执着于自己这个专业工作的动力源泉。” 勇闯难关,服务三农,解决生产中突出的病虫害问题,来不得些许的侥幸和疏忽。面对新的生产模式,面对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李继平决心带领他的团队精诚团结,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积极奉献的优良作风,力争让各项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这,就是把成果写到大地上的农业科技人员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5188.html |